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答案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来源:fjsedu.com 2006-4-20 16:54:5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l—3题。

1

1.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该岛中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

    A. 555千米                         B. 510千米

    C. 600千米                         D. 无法确定

 

  2. 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C.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

    D.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3. 有关该岛中甲、乙两地附近海域盐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①受洋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②受蒸发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③受降水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④受地表径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A.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回答4-5题。

  4. 有关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B. 由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中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C. 传统型和过渡型的最重要区别是出生率的差异

    D. 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5.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的类型和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丙             C. 丁和乙             D. 甲和丁

 

    图3实线所示范围内为夜半球,北极圈内为极夜,X点纬度是66°34'N,Y点经度是

70°W,回答6—7题。

6. 此时,北京的时钟显示时刻为

    A. 1120             B. 1240             C. 040              D. 2300

 

7. P点位于X点的方向是

    A. 西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正东方向

 

读图4,“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8—10题。

8. 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A. 阴山      B. 秦岭        C. 天山           D. 南岭

 

9. 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

    A. 北坡海拔200——500        B. 北坡海拔500——1500

    C. 南坡海拔200——500        D. 南坡海拔500——1500

 

10. 该山地山麓所处自然带为

    A. 阔叶森林带   B. 针叶森林带   C. 草原带     D. 荒漠带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

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孟加拉国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发生的某次特大风暴潮灾害,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1. 读图5,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历史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回答12—13题。

12. 昭君出塞的历史影响是

    A. 密切了汉匈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B. 解除了匈奴对于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C. 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中外间的往来

    D. 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行政管理

 

13. 下列措施中与西夏统治者元昊无关的是

    A. 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B. 借鉴唐宋建立政治制度

    C. 推行科举制以选拔官吏

    D. 与北宋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政治、经济、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14—17题。

  14. 春秋战国时期临淄、邯郸、郢等城市的形成,主要因为它们是

    A. 工商业中心                    B. 交通枢纽

    C. 政治中心                       D. 军事重镇

 

  15.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兴起,这些市镇

    ①多以工商业著称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出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经济中心双重功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6. 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人口增长率达到40%。出现上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丰富生活吸引农民涌入城市

    B. 圈地运动使人们在农村无法生存

    C. 政府鼓励人口增长刺激人口流动

    D. 工业革命把人们从农村引向城市

 

  17. 鸦片战争后,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发展            ②近代通商口岸的逐渐增多

     ③农村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答18—21题。

  l8. 下列主张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难易相成,祸福相倚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D. 以法为本,今必胜古

 

19. 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传播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0. 以下不属于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 新思想的萌发                B. 戊戌变法运动

    C. 延安整风运动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 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据此判

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重要的先驱者是

    A. 道尔顿             B. 牛顿         C. 法拉第             D. 达尔文

 

    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回答22—23题。

22.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

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 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 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23. 下列对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由国共两党特点和合作方式所决定

B.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抗战

C. 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 两战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抗战任务

 

    国务院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回答24—26题。

  24.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说明

    A.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B.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5.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④

 

  26. 下列措施可以扩大消费需求的有

    ①提高存贷利率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③提高外汇汇率

    ④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为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回答27—28题。

  27. 2005年全世界兼并出现新高潮,在我国不仅有外国企业兼并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兼并国内企业,还有象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和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等。鼓励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去收购兼并外国企业,根本上是为了

A. 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

B. 实施“走出去”战略

C.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D. 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

 

28. 根据有关规定,凡符合《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并经核准持有对外投资批准证书的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在资金、外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可以

    ①缓解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②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受到歧视

    ③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④更好地履行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回答29—30题。

29. 今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使用的铅笔,由以往木质改成纸质;温家宝总理召开新闻记者发布会的请柬,也由回收的旧纸为原料制成的再生纸制作。一枝铅笔、一张请柬,两个细微变化体现了

    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

    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③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④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0.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使节约意识深

入人心。这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

    B.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1. 6中的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矛盾是主观自生的

    D. 人脑是认识的来源

                         1                  2

6

1)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         2)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

资料来源:《时事》(高中版)第四期

 

充分发扬民主是党和国家正确决策的保证。回答32—33题。

  3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提出这一论断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

    ①民主监督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3. 开展人民政协工作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又要善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说明开展人民政协工作必须

    A.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反对教条主义

    C.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反对本本主义

 

   34. 2005610,我国商务部与欧盟就纺织品问题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一致。这反

映了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B. 经济磋商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C.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D.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5.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 时间是不可知的

    B. 情绪决定时间的长短

    C.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D. 情绪影响人对时间的感受

 

II卷(共160分)

二、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36. 34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7“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图8“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

 

人口

(万人)

城市人口

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进出口额

(亿美元)

粮食产量

(万吨)

甲省

9768

32

10535

77.4

4582

乙省

7400

47

18272

2279.4

2834

    l)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三纵”经过甲省,根据材料一,判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与其名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3分)

    A. 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沪线

    B. a—陇海线  b—焦柳线  c—京广线  d—京九线

    C. 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D. a—陇海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2)读材料二,判断乙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3分)

A. 耕地面积逐年下降                       B. 粮食单产水平逐年下降

C. 水旱灾害频发                              D. 农业部门结构调整

3)乙省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为甲省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简述甲省要把握这一机遇,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影响甲、乙两省经济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12分)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省应发挥哪些区域优势,实现经济振兴。(8分)

 

37. 32分)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8分)

2)读图9,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6分)

9  华盛顿会议和亚太地区的形势

    3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根据图9和图10,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

10  联合国的成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8分)

 

  38. 3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990—2005年全国和部分地区人均GDP和HDI在世界位次的上升情况

 

中国

江苏(东部)

湖北(中部)

贵州(西部)

人均GDP

32

60

26

17

人类发展指数(HDI

20

35

12

6

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

注:人类发展指数(HDI)由人均 GDP值、预期寿命、教育指标三者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人类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数。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与以往几个五年计划相比,《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涉及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增加较多,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回答:

    l)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社会方面的变化。(6分)并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财政与税收的手段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6分)

2)运用哲学有关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10分)

3)材料二中“涉及人民生活的目标增加较多”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4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应如何转变?(6分)

 

  39. 32分)近年每到3月,北京进入一年中的沙尘天气多发期。北京的沙源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回答:

1)清代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迫于生计,山西、河北等地大批人口北迁内蒙垦荒。

时间

人口(万人)

全国耕地(万亩)

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2年)

8300

71300

8.59

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

26800

98600

3.69

11  统万城遗址

    图11统万城遗址(位于今毛乌素沙地内),曾是北朝赫连勃勃的都城,自然环境上是“临广泽而带清流”。1964年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发现它时,这里却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波浪起伏的沙丘。

    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人口的增加带来什么问题?(10分)

2)读图12“北京周边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乌素地区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12

32004年第三次荒漠化土地监测统计资料,内蒙古土地荒漠化首次实现逆转。北京市气象台资深专家表示,经过连年绿化治理,近期外来沙尘不进京,今春北京出现强沙尘暴的几率较小。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工作全面运用了“3S”技术,其中资料的获取,采用地面调查与__________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并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为国家确定防沙治沙重点区域提供了科学依据。(4分)

4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沙区从单纯治沙向治沙与治穷相结合的方向转型。锡林郭勒示范区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投资,成立“绿发草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禾源固沙剂,固定了流沙,种植了洋麻,开发出以洋麻为原料的汽车衬板加工等产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并使示范区沙源得到有效控制。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该示范区的做法对于国家发展沙区经济的启示。(10分)

  40. 30分)中国与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两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回答:

l)该图13“中印某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图”,说出AB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条件。(10分)

13

    21978年起到21世纪初,中印两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1年中国农业增加值达到14610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1.85倍;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9356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0倍。中国的粮棉产量居世界首位。

    印度自60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1994年印度用于农业研究的经费占GDP的比重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今天的印度已经从一个严重缺粮的国家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印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

原因。(10分)

    3在总结中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10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